摘要:前者由技术路线所决定,后者则受到尺寸方面的影响。 ...
随着Tiger Pro的预订订单飞速增长,晶科能源预计在2021年将其组件产量翻倍。
高瓴效应或将再现目前,A股中存在一种现象,市面上一旦出现高瓴买入某上市公司的消息,投资者往往会出现追捧,消息出现的次日该上市公司的股价应声大涨。根据之前高瓴在光伏板块入股的两只股来看,通威股份自12月9日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高瓴资本入股后,10日股价大涨8.65%;截至12月18日,股价累积涨幅达到18.28%。
3月,高瓴以12.42亿元成为华兰生物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入股估值138亿元。所谓一见高瓴就高潮,说的就是这种高瓴效应,且这种效应在港股和美股中似乎也有所显现。将时间区间放宽,自2012年上市以来,复权后隆基股份股价涨幅更是高达32倍。事实上,今年以来,高瓴资本频繁多次布局新能源,先后投资了宁德时代、恩捷股份、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如果按照年内最高价较年内最低价的涨幅来看,25股中有21股的股价实现翻倍上涨,其中良品铺子、华兰生物、通威股份、甘李药业、恩捷股份和公牛集团的股价涨幅均超过2倍。
高瓴资本所持股票主要分布在医药生物、消费、新能源、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等板块。今年以来,高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入股多只A股标的,2月16日,凯莱英发布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约23.11亿元,发行价为123.56元/股,全部由高瓴资本以现金认购。以隆基为例,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其电池产能将达到30GW(含海外),这几乎与电池专业厂商通威、爱旭的体量相当。
而异质结以低温工艺、薄片化、可叠层等在发电及降本方面的优势被寄予厚望,也吸引着一大批推崇者不断入局。尽管如此,实际上两种技术路线对决的关键点仍在于转换效率,尤其是量产效率,显然目前还难分胜负。众所周知,从导入PERC再到尺寸的更迭,都需要电池产线的配合。除了这两大龙头之外,紧随其后的润阳、中宇、展宇也在虎视眈眈。
根据光伏們此前的数据汇总,电池已经成为今年产业链产能扩产榜单中的NO 1。这一年以来,在技术、产能、资本的裹挟之下,TOPcon与异质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PK大战。
另一家电池片龙头爱旭也在不断修订其扩产计划,据介绍,到2021年Q1,爱旭的电池产能达到36GW+,其中大尺寸占比超过23GW。据光伏們不完全统计,到2021年底,国内六大组件企业的电池产能合计将超过140GW,加上四家专业电池厂商,合计总产能超过240GW,当年新增产能超过100GW。拼成本在技术路线选择的背后,实际上是关于成本与盈利的竞争。然而,面对2021年如此庞大的产能,电池企业即将迎来又一波惨烈的价格战。
备注:上述表格根据公开数据、财报或者调研整理,仅供参考面对庞大的产能与跃跃欲试的新进入者,作为产业链中技术变革风向标的电池环节,2021年既有机遇,更多的还有挑战。然而,2020年以来,光伏电池的扩产规划正像洪水一样涌来。但可以预见的是,技术迭代叠加产能周期势必会催生真正的龙头企业诞生,这将是一个从战略、市场、技术、成本等方面把控都十分精准的梯队,然而,同样的,优胜劣汰也将淘汰掉更多的跟随者。尽管比例不一,但也给了专业电池厂商不小的压力。
拼产能2019年以来,光伏产业开始进入拼产能的周期,作为承上启下的环节,电池环节尤为特殊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组件企业都自有一定的电池产能。在被催完2020年的订单之后,电池企业也许将面临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同时也是电池产能增速绝对值最多的一年。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如何选择技术类型并且抢占高额利润部分,这在2021年将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虽然国产低温浆料以及设备厂商在持续不懈的进行技术、成本方面的突破,电镀、银包铜等方案亦炒得沸沸扬扬,但目前尚未形成一条成熟的技术路线来突破当下的难点。
下半年以来,晶科、晶澳、隆基、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组件企业相继宣布了若干的电池扩产计划。2020年1-8月扩产数据汇总除了来自于客户的产能竞争,以通威、爱旭为代表的电池龙头也在产能扩张上不断加码。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到2021年底,润阳的电池产能也将达到20GW+。在大尺寸电池产能集中释放的前期,这一波尺寸红利仍将给电池厂带来旺盛的订单。根据通威在2020年初发布的规划,公司将在2020年内至少形成30GW的太阳能电池规模。这一技术类型的缺点在于工序复杂,生产过程稳定性以及良率的控制仍有待验证。
从近几年来看,电池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情况差别较大,这与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成本控制密切相关。压力重重叠叠,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行业技术的迅速迭代,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扩产步伐。
有分析机构预测,2021年淡季来临时,价格将会在产能过剩的状况下快速滑落,甚至有可能出现过往负毛利的状况。但神奇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夹心饼,在这几年PERC以及大尺寸快速导入的黄金时期,大部分拥有先进产能的电池企业却并不缺少订单。
乐观情况下,2023年底,通威股份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规划将分别达到29万吨/100GW。进入2020年之后,组件龙头企业大刀阔斧的宣布了一系列的扩产计划。
不仅如此,专业电池厂商队伍也在不断迎来侵入者。但更多的电池企业只能跟在行业趋势或者大客户后面进行改造升级,面对上下游的双重夹击,曾有行业人士形容电池就像夹心饼干,在需求不好的时候,要受硅片跟组件企业的双重气。据光伏們了解,在当前P型向N型过渡的当口,还有至少三家以上的电池企业跃跃欲试,以期弯道超车。潮水过后,拼产能是第一步,但如前文所述,可以期待的是,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将助力行业优选出真正的龙头企业,在技术与降本上带领行业再迎新时代。
尤其是在今年行业供应链的剧烈波动之下,进一步坚定了头部组件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决心。按照这一数据,到2021年底仅通威、爱旭、润阳三家的电池产能将超过100GW
从电池片和组件各扩产项目来看,电池片环节扩产项目为30个,光伏组件环节扩产项目达41个。电池片扩产项目主要聚集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企业来看,爱旭、天合、通威、东方日升、中节能等企业扩张规划电池片产能超过15GW,其中爱旭规划在义乌累计形成约50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与此同时,国企大力进击,三季度末中节能扩产提速,拟在江苏高邮实现2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建设,项目一期预计2021年底前建成投产。
光伏组件环节,2020年下半年扩产产能达到220.45GW,光伏组件扩产项目主要聚集在江苏、浙江等国内省份,包括海外地区越南、印尼也有组件产能规划落地。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扩产风潮再起,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不完全统计,2020年7-12月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扩产产能均超过200GW。
电池片环节中,2020年下半年扩产产能达到214.1GW,HJT电池扩产超过35GW。企业来看,阿特斯、东方日升、天合光能、隆基等企业扩张规划组件产能超过15GW,综合各家企业扩产信息,绝大多数新建组件产能都预留后续技改空间,规划生产以182/210mm大尺寸高功率组件为主光伏组件环节,2020年下半年扩产产能达到220.45GW,光伏组件扩产项目主要聚集在江苏、浙江等国内省份,包括海外地区越南、印尼也有组件产能规划落地。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扩产风潮再起,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不完全统计,2020年7-12月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扩产产能均超过200GW。
电池片扩产项目主要聚集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份,企业来看,爱旭、天合、通威、东方日升、中节能等企业扩张规划电池片产能超过15GW,其中爱旭规划在义乌累计形成约50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与此同时,国企大力进击,三季度末中节能扩产提速,拟在江苏高邮实现2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建设,项目一期预计2021年底前建成投产。企业来看,阿特斯、东方日升、天合光能、隆基等企业扩张规划组件产能超过15GW,综合各家企业扩产信息,绝大多数新建组件产能都预留后续技改空间,规划生产以182/210mm大尺寸高功率组件为主。
电池片环节中,2020年下半年扩产产能达到214.1GW,HJT电池扩产超过35GW。从电池片和组件各扩产项目来看,电池片环节扩产项目为30个,光伏组件环节扩产项目达41个
后两者激发出来的对光伏的需求,是来自于市场的刚需,与平价之后的增量有着本质不同。其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中更加细分的功能需求,无疑为企业的差异化发展创造出了最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给更多创业者留出了创新和创业空间。